【音樂教育】學習樂器對大腦有益,孩子學業成績更優異。

分類 : 家庭關係

最近一項研究的結果發現,學習樂器至少18個月的小學生不僅在記憶力、計劃、推理、專注力和自我控制方面的測試更出色,而且在算術、語言方面和IQ測試,也大大優勝於不學習音樂的同齡人。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臨床神經心理學家Artur Jaschke博士說:「學習一種樂器可以刺激大腦各個區域的生長並建立聯繫。我們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最有力的證據,表明在音樂課上開發的認知技能,也可以影響孩子在其他科目的能力。」

父母和教育者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接觸音樂對孩子的大腦有益,但是關於音樂對學業成績影響的研究卻充滿爭議。

在2007年,一項全面的評論揭穿了「莫扎特效應」,得出的結論是,聽音樂不能使人變得更聰明。雖然一些研究表明,會演奏樂器的學生在標準測試中表現更好,但一些研究卻顯示沒有任何關系。隨著美國和歐洲藝術教育經費的減少,Jaschke博士和他的同事開始著手於更大、更長時間的研究。

他們將150名5至10歲的兒童分為四組,為他們提供了結構化的音樂課程,包括在學校或家裡學習樂器,一些設有視覺藝術課,而有些則沒有進行藝術教育。然後跟踪了他們2.5年,每6個月進行一次測試。

  • 把握0-3歲腦部發展黃金期!揀啱補腦營養配合家長培育 幫寶寶激發潛能

  •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後兩組之間的差異很小。

    然而在18個月後,音樂團隊在這計劃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任務上的得分開始高於其他孩子。在2年半之後,這種差異變得明顯,音樂組中的差異在算術和語言測試中也得分高出14%至18%,在智商測試中的得分比非藝術組高出15分。

    Jaschke博士希望這種研究將有助於證明音樂教育的更廣泛的價值。

    他說:「要演奏一種樂器,需要計劃、控制協調、記性、耐心並理解音樂背後的情感。被動地訓練所有這些大腦區域,這是真正令人愉快的,可以改善生活中許多大腦區域能的連接。」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Jaschke博士提出了一些使孩子接受音樂的方法。

    1. 從小開始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學會了隨著音樂及找出節奏的9個月大的嬰兒,檢測模式和處理語言有關的大腦區域都得到了改善。

    2. 按年級介紹樂器課

    研究表明,儘管聽音樂有其好處,但演奏樂器會產生更多的認知回報。從5到12歲開始,當大腦快速變化時,影響最大。

    3. 堅持下去

    直到孩子玩了一年之後,一些好處(包括提高學術考試成績)才發揮作用。

    4. 不要歧視

    詢問孩子最感興趣的樂器和類型是什麼。無論是拉小提琴、鋼琴、結他,還是選擇古典、爵士或搖滾,好處都是相似的。

     

    Source:WebMD

    Text by Parents Concept

     

    Subscribe PARENTS CONCEPT 親子思維
    Telegram:
    https://bit.ly/340c1vu

    Instagram:
    https://bit.ly/2Ny9xi4

    Twitter:
    https://bit.ly/2mdoKK0

    YouTube channel:
    https://bit.ly/2MF3r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