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遲緩】研究發現每天給孩子用電子產品一小時,幼兒語言讀寫認知能力發育遲緩。

分類 : 兒科健康

愈來愈多嬰幼兒從小已開始接觸電子產品,然而家長要留意,有研究發現,如果小朋友每天使用逾1小時電子屏幕,同時缺乏親子互動,大腦負責執行能力的白質發育水平會較低,導致語言、讀寫、認知能力發育遲緩。

美國兒科醫學期刊《JAMA Pediatrics》發表的文章指出,研究人員找來47個尚未上幼兒園的幼兒(27個女孩,20個男孩),並採用一種名為「Diffusion Tensor Imaging」的全新磁力共振掃瞄技術,檢測他們的大腦,並對大腦內的白質(white matter)進行觀察。

在進行磁力共振檢測前,小朋友還要先參加一次認知測驗,他們的父母需要填寫一份由美國兒科學會編製的屏幕時間評分表,以了解孩子每天使用屏幕的時間。

結果發現,小朋友每天使用電子屏幕超過1小時,同時缺乏親子互動,而他們的掃瞄圖片顯示,他們的大腦白質會比較紊亂,而且發育進度較低。研究人員指,47個兒童的平均使用時間為略略超過2小時,其中有人更每日使用電子屏幕超過5小時。

此外,研究發現,部分兒童掌控執行能力的白質區亦出現混亂和發育不足的情況。下圖掃瞄圖像顯示了影響語言和讀寫能力的3個部分:

  • 把握0-3歲腦部發展黃金期!揀啱補腦營養配合家長培育 幫寶寶激發潛能

  • Photo from JAMA Pediatrics

    1. 白色部分,用作連繫接收和表達語言能力的大腦區域;

    2. 啡色部分負責控制快速讀出物品名稱的能力;

    3. 米色部分負責處理視覺圖像能力;

    4. 橫誇以上3部分的藍色部分,代表小朋友在使用過長時間電子屏幕後,白質發育較低、較少的情況。使用時間愈長,藍色部分的發育進度就愈差。

    同時,過多電子屏幕時間亦會影響小朋友的識字能力,以及使用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認知測驗中,結果發現47名兒童在快速讀出物品名稱的能力表現比較差。

    有份參與研究的辛辛那提兒童醫院(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兒科醫生赫頓博士(Dr. John Hutton)解釋,當孩子的大腦中的相關區域有連繫時,兒童便達到了發展的里程碑。例如,語言在18個月時是黃金時間。當大腦的稱為Wernicke的區域(單詞的理解)和Broca的區域(語音的產生)之間的聯繫完全被白質髓鞘化時,孩子們就會從理解單詞變成能夠說出來。換句話說,白質就好像電纜一樣,連接大腦各個部位,讓它們可以互相交談溝通。如果「電纜」的發育不良,便會減慢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同時有大量已經表明,閱讀、玩遊戲、學習、練習樂器,能夠改善白質的組織和結構。

    赫頓博士表示,這是第一個記錄較長的屏幕時間與大腦結構和相關技能之間關係的研究。雖然此次研究的結果並不表示,過多電子屏幕時間會損害白質發展,「或許是用在屏幕上的時間,妨礙了其他發展的經歷,這些經歷原本可以幫助小朋友有效地增強大腦網絡和發育。」再者,在出世後的頭幾年,小朋友應該要多與別人互動、說話、社交、玩耍,以促進思維、解難能力,以及其他技能的發展。

    家長可以遵照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按小朋友的成長發展需要而作出合適的照顧安排:

    18個月以下的嬰兒:不應接觸電子屏幕,他們需要與照顧者和周圍環境互動。一項研究發現,將電視與嬰兒或正在學行的幼兒放在同一個房間內,會對他們的玩耍、互動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幼兒滿2歲時:他們可以通過實時視訊聊天,以及一些互動、觸摸式電子屏幕獨自學習新單詞。研究顯示,他們能夠藉父母與他們一起同時觀看和解說當中的知識和內容而學習。

    35歲的兒童:可以從高質量的電視節目中學習,例如:芝麻街。這類富教育意義的節目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教授他們新單詞,並影響他們日後的社會發展。

    Source by New York Times

    Text by Parents Concept

    Subscribe PARENTS CONCEPT 親子思維
    Telegram:
    https://bit.ly/340c1vu

    Instagram:
    https://bit.ly/2Ny9xi4

    Twitter:
    https://bit.ly/2mdoKK0

    YouTube channel:
    https://bit.ly/2MF3r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