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新冠病毒不經母乳傳播,中大婦產科教授:初步研究確診者母乳中沒有發現病毒。

分類 : 懷孕健康

新冠疫情於全球蔓延,造成全球確診人數逾90萬,近5萬人死亡。新冠肺炎疫情之初,主要影響人士以長者為主,但隨著感染人數急增,任何年齡人士都無法倖免,包括孕婦。對於懷孕的婦女,這段日子提心吊膽,深恐受感染而影響胎兒。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潘昭頤教授綜合了現時搜集到的資料,為孕婦們解開一些新冠疫情對孕婦影響的問題。

潘昭頤教授指出,直至目前為止,只有少數孕婦曾感染COVID-19,所以,以下內容是根據目前僅有的資料來編寫,如有任何疑問,應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懷孕期

是否應該避免去醫院和診所進行產前檢查嗎?

產前檢查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都很重要。前往醫院或診所時,必須佩戴外科口罩。在診所或醫院期間,要嚴格保持手部衞生,避免用手觸摸臉部,儘量與其他人保持至少兩米距離。離開前也必須緊記要先洗手。

萬一於產前檢查前,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或已經確診感染COVID-19,應致電醫院或診所,詢問是否需要把檢查延期或取消,並討論以後的產前檢查安排。 

如果懷孕時感染了新冠肺炎,會有危險嗎?

到目前為止,只有為數不多的孕婦受感染,所以有關孕婦感染新冠肺炎的臨床資料非常有限。根據現時掌握的資料,患有新冠肺炎的孕婦與沒有懷孕的同齡婦女患者比較,她們病情惡化的風險沒有明顯增加。但跟其他確診患者一樣,如果孕婦本身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特別是呼吸道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或愛滋病等,她們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則會較高。

  • 求子成功|42歲妻嘗7次試管嬰兒險死、第8次終誕子丈夫喜極而泣

  • 若已被確診新冠肺炎,必須立即入院隔離,避免與其他孕婦接觸,並接受緊密的醫學監察和適當治療。目前醫護人員沒有足夠的臨床經驗和數據去制定特別針對處理孕婦感染的醫療措施。一般來說,醫生可能會建議您進行X光檢查,並會採取必要的措施來確保媽媽和胎兒的安全。如有發燒,paracetamol (必理妥) 是懷孕期間可以安全使用的藥物。因為重症孕婦患者可能需要提早分娩,所以她們需要特別緊密的醫學監察。

    如果懷孕時確診,胎兒會有危險嗎?

    由於目前沒有足夠資料去判斷孕婦會否把病毒傳染給胎兒,但暫時沒有跡象顯示孕婦感染了新冠肺炎會增加胎兒出現先天性缺陷的風險。一般來說,不論孕婦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如果她們在早期懷孕時發高燒,胎兒流產或出現脊柱和腦部異常的風險可能會增加。研究顯示平均每1000名早期懷孕發燒的孕婦,大約有兩名會出現以上的問題,而每1000名沒有發燒的孕婦中只有一名會出現同樣問題。因此,在20 – 22週期間進行胎兒結構超聲波檢查十分重要。

    研究亦發現如果孕婦感染了類似新冠的病毒,胎兒可能會出現宮內生長遲緩的問題。大多數專家都會建議孕婦在感染康復後四週進行一次超聲波檢查,之後定期每隔四週重覆檢查,以確定胎兒生長正常。

    對胎兒來說,最大的風險可能是因孕婦病情惡化而導致胎兒需要提早分娩,引致早產。所以,如果孕婦和胎兒的情況穩定,醫生會建議繼續懷孕,直至足月。生產方法方面,一般來說,如果產婦和胎兒情況穩定,可以自然分娩。但如果產婦病情嚴重,醫生可能會建議輔助或剖腹生產。

    分娩後

    如果確診新冠肺炎,產婦與BB分開嗎?

    不同國家和地區會根據當地的情況和可行性而採取不同的做法。為了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兒,媽媽可能需要暫時與嬰兒分開,但具體情況要向醫生或助產士查詢。

    如果感染新冠肺炎,還可以餵哺母乳嗎?

    初步研究顯示在新冠患者的母乳中沒有發現病毒。所以,即使產婦感染了新冠肺炎,根據目前有限的資料判斷,餵哺母乳仍是安全的。但為了防止把病毒傳給的嬰兒,可以選擇「泵奶」,然後讓沒有患病的人把泵出來的母乳餵給嬰兒。泵奶的過程,務必要保持雙手清潔。在每次使用泵奶器後,必須進行徹底清潔。

    如嬰兒出生後,家裡有人出現徵,應怎麼辦?

    新冠病毒主要是經飛沫和接觸傳播,所以,嬰兒也需要與其他人保持社交距離。故父母應避免帶嬰兒出席大型聚會,並避免讓高風險人士到訪。如親友從高風險地區回港、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或曾接觸確診患者,都必須在最少十四天內避免接觸嬰兒。

    如嬰兒的照顧者感到不適,但又沒有其他人可以代替,照顧者必須經常佩戴外科口罩,及嚴格保持手部衞生。由於咳嗽和打噴嚏時所噴出的飛沫可以遠達兩米以外的距離,照顧者或訪客在無可避免要咳嗽和打噴嚏時,必須要用紙巾掩蓋口鼻,並立即徹底清潔雙手。

    倘若嬰兒出現感染症狀,例如發燒、食慾下降、咳嗽、呼吸急促和嗜睡等情況,應儘快帶嬰兒前往求醫。

    Source by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Text by Parents Concept

    Subscribe PARENTS CONCEPT 親子思維
    Telegram:
    https://bit.ly/340c1vu

    Instagram:
    https://bit.ly/2Ny9xi4

    Twitter:
    https://bit.ly/2mdoKK0

    YouTube channel:
    https://bit.ly/2MF3r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