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中醫提到脾胃不足,特別是小朋友,其實脾胃不足對健康有何影響?家長又可以怎樣幫助小朋友健脾補胃?不妨聽聽註冊中醫師黃晶晶的講解。
註冊中醫師黃晶晶表示,根據中醫學說,腎為先天之本,而脾為後天之本,就是說人的先天與腎氣有關,而後天成長則與脾更有關係。究竟脾是什麼?中醫所提的脾並不是指西方醫學解剖學上的脾臟,而是指人體食入水谷、肉類等食物之後將其化為「精微」的營養物質的能力。
中醫學說認為脾主運化、化生氣血、充養全身,故為氣血化生之源,後天之本,主四肢肌肉。脾弱泛指消化能力較差, 小童會表現為面黃肌瘦,肌肉不夠強壯,面色偏黃,無胃口或者是食入很多卻不吸收。成人脾弱多表現為脾虛濕重,則是因為脾陽氣虛弱,無法排解身體多餘「濕氣」,就像處於濕氣很重又很寒冷的房間,抽濕機卻停止運作,此類人士多表現體型肥胖、多汗、肌肉減少卻脂肪比例增多。
要改善幼兒的脾胃功能,家長要控制小孩接觸零食的機會,經常提點小孩飲水,不要讓小孩養成甜食、凍飲的習慣。脾喜燥惡濕,甜、凍皆是傷害脾胃的主因。經常在陽光下作適當的運動,正常的飲食已經可以培養好腸胃。
此外,淮山、太子參、黨參、五指毛桃、白扁豆都是屬於較常見益脾胃的藥材,較為適合消瘦、肌肉無力或不足,容易感冒怕冷的小孩; 但當脾胃消化出現問題,譬如食滯,便需要如雞內金、山楂、麥芽、神曲這類屬於健脾開胃、消食和中功效的藥材。而脾虛生痰濕,小兒偏肥或多痰,就建議選用健脾化痰祛濕為主的食材,譬如陳皮、紫蘇子、杏仁、白朮、茯苓、砂仁都屬此類。
3款提升脾胃功能的湯物
家長除了可以按家人的身體表徵而多選用相關的食材,還可以按黃醫師建議,定期給家人食用以下湯物,以提升脾胃功能。
1. 陳皮山藥粥
山藥即淮山,山藥粥有健脾益脾的食療功效,亦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很適合小兒慢性腹瀉後食用,亦是很常見的保健粥水之一。
材料:大米50克;山藥片20克,生薑1小片,陳皮1小片
做法:大米浸泡半小時,一鍋水煮開再加入大米、山藥片、陳皮,大概慢火煮40分鐘煮成粥後加入生薑即可。亦可適量加入瘦肉。
2. 潤腸麻杏仁糊
小兒便秘亦很常見,表現為大便量少、乾燥、難以排出、及便時腹痛哭鬧,甚至食慾減退。家長不妨一周煮1-2次麻杏仁糊幫助小兒潤腸排便。
材料:黑芝麻30克,白米20克;甜杏仁20克,蜂蜜適量。
做法:黑芝麻炒熟後與白米、甜杏仁搗碎成粉末狀,加入300毫升水慢火煮開大概10-15分鐘再加入蜂蜜或片糖調味。
適合大部分人士,感冒、咽痛、發燒時不宜食用。
3. 健脾消食蘿蔔湯
蘿蔔可以健脾消食,順氣寬中,對食滯後的腹脹很有幫助,煮成湯飲大人小兒都適宜,尤其適宜冬天飽滯。搭配魚肉或瘦肉更能夠增添蛋白質及風味。
材料:蘿蔔半根,鯪魚滑300克,生薑2片
蘿蔔去皮切塊,魚滑可以先煎香表面去腥。加水1000毫升煮開後加入蘿蔔、生薑片,慢火煮30分鐘後加入魚滑煮多10分鐘即可。
Source by 註冊中醫師黃晶晶
Text by Parents Con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