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早前一直強調要改革香港的通識科,教育局委任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昨(22日)提交最後報告,建議維持通識「必修必考」,但表明不適宜以「新近發生事件」作教學課題;同時縮減課程,預計最快3至4年後,中四級開始推行經修訂課程。
小組於去年6月底至10月中進行為期3個月公眾諮詢,共收到逾11.2萬份意見書。報告指大部分持份者均同意維持高中4個核心科目包括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的建議,但形容社會人士對於是否維持通識科的核心科目地位,意見最為分歧,引述有意見「將部分青少年在近期社會事件中的暴力和激進行為歸咎於通識教育科」,以及「有個別教師濫用該科作為宣傳個人政治理念的平台」,傳媒或其他媒體亦披露不少被指內容偏頗,或包含強烈政見的學與教、評估及公開考試材料。
專責小組提交46頁報告,建議維持高中有4個核心科目,但各科都要調節。小組肯定通識科核心科地位,認為可讓學生多角度研習富爭議課題,提供平台了解內地發展、《憲法》和《基本法》等。
小組主席陳黃麗娟表示,通識是核心科「不會置疑」,稱通識可培養明辨思巧能力、國民身分、公民意識及國際視野,運用跨學科知識,但有改善空間,使其達課程目標。
小組建議檢視課程,更新「當代已發展成熟」課題,稱「新近」發生的事件尚在發展,不宜學科探究。陳黃麗娟解釋,有清晰背景、理據及實證之下研究課題才理想,而不是「每日、每周追住個課題」,「課程不停更新資料,老師不停改、追,學生不停就此沒完沒了討論,對師生壓力都大」。小組成員郭永強亦說,以往教師「朝朝剪報上堂用」,不希望教師在未有足夠材料下討論。
至於如何評估課題「成熟」,去年反修例運動可否討論,陳黃麗娟稱,不就特定議題下判斷,有待課程發展議會屬下「通識教育科(中四至中六)課程檢視專責委員會」(委員會)根據原則再檢視,但「不會有清單,什麼可不可討論」,相信會諮詢教師意見。
IES或改自選選修
除建議改課程內容,小組支持通識教科書送審;以及獨立專題探究(IES)轉為選修,最快下學年中四級推行。文憑試通識科曾出「政治題」,小組建議教育局和考評局「需付出更大努力」,就考卷擬題、審題和評核加強共識。陳黃麗娟強調是要確保課程目標和理念一致,與早前歷史科試題爭議無關。
針對4個核心科目,小組建議在不影響課程完整性的前提下,縮減及/或調適課程和評估,以及日後可考慮將課程和評核的調適安排延伸至高中的選修科目,當中通識科內容著墨最多,有關內容節錄如下:
中國語文科
- 檢視該科評核模式,包括但不限於刪減、精簡或合併現時的說話和聆聽考試卷別;
- 從小加強培養學生欣賞中國文學作品和文言經典;
- 成立專家小組,加強課程內中國文學和文言經典的學習、欣賞經典篇章和名著;以及
- 檢視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
英國語文科
- 進一步精簡該科校本評核安排,並檢視如何在文憑試寫作卷更有效評核選修部分;
- 開辦職業英語應用學習課程;
- 豐富現行課程的內容,增強學術和創意層面的語文運用;以及
- 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透過「跨課程語文學習」和「跨課程閱讀」提高語文能力。
數學科
- 在教、學和評估方面進一步善用現時在數學科必修部分課程中已有的「基礎課題」和「非基礎課題」的劃分;以及
- 研究長遠以「高級數學科」(名稱待定)取代現時數學科延伸部分的可行性。
通識教育科
- 縮減該科的課程內容,同時檢視能否進一步改善/精簡獨立專題探究;
- 釐清課程範圍,訂明重要概念;
- 恆常檢視課程內容,適時更新當代已發展成熟的課題,以供學生探究之用;
- 容許學生可以選擇不進行獨立專題探究,將獨立專題探究轉為延伸和選修部分,並將筆試與獨立專題探究的評級分開匯報;
- 為出版商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查閱已經出版,並在市場出售的通識教育科「教科書」,以及考慮將通識教育科的「教科書」納入現行的課本送審機制;
- 因應修訂的課程架構,舉辦全新系列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
- 支援學校領導層加強學校自我檢視和內部質素保證和問責的機制,以保證校本學與教材料的質素,確保學校有效推行課程;
- 與考評局就考卷擬題、審題和評核加強共識和通力合作,以確保課程目標和理念與評估一致;以及
- 在落實所有改善措施後,盡快在適當時間進行效能研究。
教育局長楊潤雄稱會仔細研究報告,考慮社會各界意見,審慎作後續工作。
Source by 教育局
Text by Parents Con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