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青年都曾有過那麼一個想要遠離父母獨立自主的叛逆期,奈何應付租金和生活的各種挑戰都不是輕易的事情。香港的租金昂貴冠絕全球,青年人無可奈何要與父母同住,但原來其他國家,都有類似情況。
有研究顯示,美國從 1940 年以來就越來越多年輕人傾向與父母同住;英國亦有研究發現當地 23 歲以下青年與父母同住的比例自 1998 年的 37% 上升到現時的 49%,這除了與上述的問題相關外,與結婚率的下降亦不無關係。
然而瑞典的情況卻完全相反,根據歐盟的調查顯示,瑞典人平均離家自住的年齡為 18 到 19 歲,而在整個歐盟的平均數則為 26 歲。然而這裡說的並不是搬進學校宿舍又或是籠屋等地方,而是真真正正的,在舒適、有私隱的地方中獨居。
21 歲的瑞典女孩 Ida Staberg 兩年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郊區簽下了一份 2 年租約,房子有大約 30 平方米(約 323 平方英呎)的空間,每月支付 8000 瑞典克朗(約 6458 港幣)的租金,這筆錢是 Ida 從一份保安公司的工作中取得的工資裡支付的。算起來,每平方呎的呎租只需 20 港幣左右,跟香港的平均呎價(約 38 港幣)相比差不多便宜了一整倍。在瑞典的小餐館當個侍應,時薪也有大概 90 到 130 瑞典克朗(約 72.7 到 104.9 港幣),所以在瑞典獨居,看起來並不算是一個難以應付的支出。
瑞典的家庭結構中,超過一半都是獨身家庭,是歐盟中比例最高的。儘管近年來的住屋空間收窄,房屋的供應看似也不比以前來得寬鬆,但瑞典的獨身家庭比例自 2011 年以來依然沒有顯著的變化。對此,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教授 Anderson 解釋道,瑞典家庭的理想狀態與其他歐盟國家並不相同,瑞典人會將青年獨立自居視作一個目標,他們的目標是希望創立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歐洲其他國家裡,依賴家庭不是一個問題,甚至有不少家長希望孩子多點依賴家人,不想他們有任何抗拒家庭的想法,但瑞典卻盛行著「個人主義文化」。
Anderson 指出,幾個世紀以來,瑞典農村的青年通常很早就會離開家中到其他農場中工作,這是瑞典一直以來都存在的文化。近年來瑞典逐漸變得強大,對社會的福利政策亦變得越來越完善,所以青年也越能夠尋找到可以負擔的房屋。此外,醫療和教育等福利也十分完善,所以青年便可以更少地依賴家庭的支援,令獨居的平均年齡保持世界低位。
然而瑞典的心理健康機構卻認為讓青年在早年離家會為一些未完全發展心智的青年造成破壞性的影響,因為獨居的環境很容易讓人有著孤獨的情感。儘管現代人很擅長利用社交網絡等方式尋找聊天的朋友,但卻未能讓他們真正地感受對方更深層的情感,而這種情感是對他影響非常深遠的。據瑞典研究局在 2017 年的調查中發現,16 到 24 歲的瑞典青年中超過 55% 都沒有與任何近親有所交流,而這個年齡層的青年尋求心理健康治療的比例在過去 10 年間暴漲了 70%。
對於 Ida 來說,離開家裡本來是很有新鮮感的,但這種感覺很快便消退了。「我感到相當孤獨、空虛……」Ida 憶述她的過去時道,「這種環境很容易讓我思考不好的事情。」雖然瑞典政府並未有任何有關孤獨感的正式調查,但據瑞典統計局所說,16 到 24 歲的青年中,有 16.8% 曾在過去 2 周中有孤獨的感受,而有著更高比例的年齡層,就只有 75 歲以上的一群(17.4%)。然而這並不代表瑞典人會因此有著更孤辟的性格,事實上在 2014 年的研究中曾經就有關問題調查,只有 5% 的瑞典人會經常有孤獨感,而歐洲的平均水平則是 7%。
「由於根深蒂固的個人主義文化,集體居住的房屋文化根本不可能在瑞典實現。雖然早幾代的人都試過了,卻沒有甚麼突破。」Anderson 教授說。但孤獨的感受只是心理的問題,只要努力生活,必定可以驅散這些不安的情感。Ida 指,在與自己的寂寞鬥爭之後,她更堅持自己不會後悔當初的決定,孤獨雖然不好受,但它同時也教會了 Ida 很多事情。
“ensam är stark”
這是一句古老的瑞典諺語,意思是「alone is strong」,「一個人是強大的」。
Source: BBC Worklife
Text by Parents Concept